院線片 歐美文藝電影

【影評】《日麗》(Aftersun):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我無法想像我的 40 歲,能撐到 30 歲就很慶幸了。」

《日麗》是部餘韻極強的一部電影,直到現在,當我回想主角爸爸 Calum 說這句台詞時的表情,內心仍會湧上一股久久揮散不去的酸楚。

人生所有回憶,無論好壞,真正留在心底的從來不是什麼重大事件,而是那些小而細微、看似毫無影響力的瞬間,在你猝不及防時,重重地擊潰你。《日麗》正是這樣的作品。它看似什麼都沒說,卻也什麼都說了。這類仰賴觀眾「領悟」的片子,儘管考驗著觀眾的耐心、感受力與思考力,卻也同時帶來意想不到的後勁。

《日麗》電影海報

最近在看美國影評人 Ann Hornaday 所著的〈Talking Pictures:How to Watch Movie〉,第一章談論劇本的部分,有段我非常認同的內容,作者套用編劇大師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 的名言:「最好的對白,是讓觀眾自己算出二加二等於四——關鍵在臺詞背後的含義,不在表象的文字。傑出的對白能暗中導引觀眾瞭解劇中人的某些事,而且當事人很可能對這些事渾然不覺。」作者接著舉了《烈火悍將》(Hear)的高潮戲中,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和艾爾帕西諾(Al Pacino)在咖啡館裡聊自己做過的夢、聊女人、聊過去。這幾場戲中的人物,講的都不是他們「貌似」在講的事,重點都在檯面下,嘴上只是點到為止,卻不真的攤開來講。

《日麗》的劇本正是有這樣的優點,無論是潛台詞,或是畫面暗示與留白,當我們看見這對父女的日常相處,他們貌似什麼都沒做,每個瞬間卻如涓滴成河,層層掀開隱藏在「正常人」下的心靈進退攻防戰,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將結局那一幕列為「神處理」。因為最終我們看見了主角瀟灑的轉身,但轉身的意義不僅是表象的離開,我們恍然領悟到那是再也不復返的告別,最巧妙的是,導演安排主角走入那個在電影中充滿隱喻、不斷閃現的舞廳。手法有多不經意,帶來的後勁與悲傷就有多大。

《日麗》劇照

我實在欣賞導演 Charlotte Wells 處理悲傷的方式,全片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展現得如此真誠,在 Calum (保羅梅茲卡爾 Paul Mescal 飾)本片唯一一場哭戲中,她選擇只讓觀眾看見他的背影。我們聽見他的哭聲、看見他顫抖的肩膀、發現他寫下的字句:「I love you so much, Sophie」,透過猜測他的表情,觀眾用「想像力」完成了該做的事。許多以這類型角色為主的電影,會讓眼淚氾濫呈現在銀幕前,這樣的方式也許能起到渲染效果,卻也讓故事力道只停留在展現悲傷的第一層。Sophie(法蘭琪柯芮 Frankie Corio 飾) 在台上唱的那首 R.E.M 歌曲〈Losing My Religion〉,歌詞唱道:“Every waking hour, I’m choosing my confessions”(每個清醒瞬間,我都在選擇我的懺悔)。在日光消失後(aftersun),Calum 每天最煎熬的時刻來臨,他的情緒如天海邊界來到模糊地帶,是哭或笑、舞動或沈睡,都僅是硬撐著等待隔天的日升。每個清醒瞬間,他都在選擇不去做選擇。

儘管這場哭戲有其必要性,但 Calum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淚水,而是他每一次試圖掩蓋悲傷的笑容。無論是不小心說出「撐到30歲」後,有些懊惱又無奈的笑、被女兒嗆聲後受傷的失笑、躺在地毯上終於放鬆的笑,這些試圖輕描淡寫帶過的笑,都在告訴我們:他有多努力。長輩常說,現代人不用經歷戰爭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的確,我們或許不太需要用體力對抗世界,但我們的心靈正受到無數考驗,這場心靈之戰,或許不如砲火猛烈,卻像腐木一樣,在無聲之中就將我們的靈魂啃食乾淨。

《日麗》劇照

回頭看 Calum 這個角色的人物背景。

他在白天是一位有點古怪卻相當溫柔的大男孩,在不到 30 歲的年紀有一位 11 歲的女兒,女兒平常和孩子母親同住。我常認為,那些選擇拋下這個世界的人,其實並不是因為厭惡而離去,實際上正好相反,他們是太愛這個世界了,這份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所以才做出了選擇。Calum 與孩子母親的關係相當和諧,當 Sophie 詢問他為什麼會對媽媽說「愛你」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我們是家人啊」。他不吝表達自己的愛,同時也給予 Sophie 如朋友般的父愛,適時給女兒自由空間、和她開玩笑,幾乎可以說是個完美爸爸。

從背景擺設中,我們能夠發現 Calum 有不少自我療癒、學習太極的工具書,他也時不時透過太極來提醒自己:要記得換氣。Calum 獨自一人時,他還會反覆觀看錄影內容,透過重溫他與女兒之間的美好回憶,延長他撐住的時間。

《日麗》劇照

「以後發生了什麼事,記得要跟我說,什麼事都要說。」

當 Sophie 告訴他,她昨晚和一個男孩接吻時,他的語氣中並沒有出現一絲反感的情緒,反而開玩笑地說,希望女兒不管未來是吸毒或犯罪,都要記得跟他說。他強調了兩次。於是我意識到,這個要求或許源自於他成長經歷的缺口。

當 Sophie 用天真爛漫的笑容問他,11 歲生日做了什麼?他的語氣突然變得嚴肅,要求 Sophie 關掉錄影機,接著淡淡說出:「當我 11 歲時,沒人記得我的生日,我告訴我的父母,我媽很生氣,她叫我爸載我去一家玩具店挑想要的玩具。」

他在原生家庭中承受的傷害,在心中種下「否定自我價值」的因子。他選擇不再將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因為這會讓父母生氣,這樣的結果就是給自己造成莫大壓力,也讓他被迫獨自面對各種負面情緒,把所有心事隱藏在沉默之中。所以他再三請求 Sophie 一定要把事情告訴他,因為他明白獨自長大的日子有多煎熬,他不希望重蹈覆徹,他希望這份痛苦就停在他身上就好。

《日麗》劇照

接下來談 Sophie。

Calum 和 Sophie的生命形成強烈對比,女兒正是好奇心旺盛、邁入情竇初開的少女時期,如含苞待放的花,Calum 卻如一朵正在黑暗中悄悄凋零的花,兩人生命歷程上的差距,讓這段父女情顯得更心碎。

在 Sophie 與 Calum 的這段夏日旅行中,時不時會穿插長大後的 Sophie 與 Calum 在舞廳中的畫面。這段畫面起初顯得突兀且詭異,原因是 Sophie 已經 31 歲,Calum 卻仍與當年的模樣相同。

《日麗》劇照

直到電影進入後半段,我們才發現這段舞廳畫面,是 Sophie 試圖不斷回到旅程最後一天的夢境。在旅程的最後一天,Calum 說要留下最快樂、最瘋狂的回憶,於是拉著 Sophie 一起在皇后樂團(Queen)feat. 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歌曲〈Under Pressure〉中跳舞,Sophie 覺得很害羞,她從 Calum 的擁抱中掙脫,表情複雜地在旁邊看著亂舞的父親。她當時沒想到,這一刻有多可貴。

“Insanity laughs under pressure we’re breaking
Can’t we give ourselves one more chance?
……
Love dares you to care for the people on the edge of the night
And love dares you to change our way of caring about ourselves
This is our last dance”

(在壓力之下瘋狂大笑,我們崩潰了。為什麼我們不能給自己再多一次機會?
⋯⋯
愛會讓你產生勇氣關心那些在黑暗邊緣掙扎的人,愛會改變你看待自己的方式。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支舞。)

長大後,她試圖一次又一次回到那一天,回到 Calum 快樂跳舞的當下,但這次她不會再選擇掙脫 Calum 的懷抱。在開朗的樣子背後,Calum 把自己的陰暗面隱藏得極好,Sophie 對此一無所知。因此她才會事後反覆觀看這段旅程的錄像,她嘗試找出蛛絲馬跡,找出任何她當時也許可以改變的行動,讓自己能夠從思念與懊悔中走出來。

《日麗》劇照

儘管這或許不是 Calum 的本意,但他的離開,給 Sophie 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從此她看待世界的眼光改變了。和父親一樣,她在黑夜中被回憶包圍,她得從這份痛苦與愧疚中學會釋懷。每當風和日麗,她會想起 11 歲的回憶,那段時光美麗而哀傷、陽光普照卻也帶來陰影。這個故事裡沒有倖免的角色,或者應該說,所有人承載著各自的悲傷,在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之間,試圖走出一條療癒之路。


追蹤 安琪拉看電影 Instagram臉書粉專

輸入 Email 訂閲安琪拉看電影,讓你即時收到最新電影資訊👇

3 請輸入留言

  1. 王百齡

    2023 年 2 月 17 日 於 06:43

    安琪拉,妳的影評寫得深刻,寫得仁慈,寫得動容,我喜歡得無以復加。❤️

    1. 安琪拉

      2023 年 2 月 20 日 於 15:55

      Dear 百齡,謝謝你的喜歡!也歡迎你未來持續關注平台的新文章❤️

  2. 匿名訪客

    2023 年 2 月 22 日 於 00:40

    謝謝安琪拉的影評,帶我回味電影的細節與感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