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歐美文藝電影

【影評】《夏日悄悄話》:用愛灌溉乾涸的心,療癒依附關係創傷

早在去年的夏天,我就在台北電影節看了這部電影,如今看第二次,又有了全新的深刻體悟。

如果你喜歡《日麗》《親密》,那更不能錯過《夏日悄悄話》。這兩部部作品對我來說,除了同樣是該導演的首部電影,還有一個共同點 —— 它們就像涓流,緩緩在心海泛起漣漪,每個鏡頭似乎都有靈性,一不留神,淚水已經在眼眶裡翻湧。

《夏日悄悄話》海報

《夏日悄悄話》改編自 Claire Keegan 2010 的短篇小說《Foster》,本片美麗而內斂的鏡頭語言,讓人實在很難相信這是導演柯姆巴瑞德(Colm Bairéad)的首部劇情長片。故事透過主角凱特(Catherine Clinch 飾,這也是她的首部大銀幕作品)到遠親家居住的經歷,講述了「愛」的多元面向。過去看了很多教我們要勇敢去愛的電影,但真正教我們「學習被愛」的作品卻很少。凱特在一個缺乏關懷的家庭中長大,她從來不懂得「愛」的定義。電影甚至在一開頭就點出了她的迷失 —— 凱特是到處亂跑的孩子。任由家人如何呼喊,她只想沈浸於當下的平靜,唯有平靜,她的心才會開始說話。

凱特在原生家庭裡是最小的妹妹,不久後也即將迎來一個弟弟,因為生性沉默、不擅言詞,她不僅被姐姐們嘲笑,還遭同儕排擠。《夏日悄悄話》是屬於內向者的電影,當整個世界對於安靜、沉默的內向者仍有誤解,甚至否定這樣的性格時,這個故事告訴觀眾: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就算別人不理解,也絕對不是你的錯。

本片的重要元素有三:陽光、水、聲音,導演透過這些平凡的元素,重啟觀眾失靈的感官。

《夏日悄悄話》劇照

和煦的陽光,耀眼卻不刺眼:剛剛好的愛

電影開始沒多久,凱特跑回家躲到床底下,她在逃避尿床所帶來的責備。她的母親緩緩走入畫面,鏡頭並沒有帶到她的臉,只聽見她說:「都看到你鞋子上的泥巴了。」這個畫面彰顯了母親高高在上的姿態,以及凱特被限縮的自我。小孩尿床的情況在心理上常被指向對自己缺乏信心、壓力過大、在人際關係上退縮等等,凱特的母親不理解其背後的原因,如此的處理方式反而加深凱特的心理陰影。

同樣的狀況,愛布琳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

因為媽媽即將分娩,她無心力再照顧凱特,於是決定把凱特送到遠親愛布琳、希恩夫婦的家去過暑假。路程中,有一幕拍到陽光穿過綠葉縫隙,灑在她稚嫩的臉上,一路上的風景美得不像話,像在預告這趟行程將會帶來不凡的體驗。

第一晚,儘管她對身邊一切感到陌生,但年僅 9 歲的她,已經非常擅長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只能從眼神稍微看出她的惶恐與不安。愛布琳並沒有用大人的方式對待她,反而給凱特很大的空間表達,也花時間觀察她的表情變化,隔天早上,愛布琳看見尿床的痕跡,非但沒有責備凱特,還假裝怪自己換了舊的濕床單。她給凱特留了台階,接住了對方懸在空中的心。凱特對眼前狀況很是困惑,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接收到類似「尊重」的感受。

凱特的爸爸有賭博的習慣,他對家中小孩的關心微乎其微。當他送凱特來到愛布琳、希恩夫婦的家時,以為會聽到「麻煩你們多照顧我們家小孩」之類的拜託,但反而是「她會把你們吃垮的」如此尖銳的話語。他甚至忘了把女兒的行李拿下車,一派輕鬆地一走了之。

《夏日悄悄話》劇照

有些人試圖在一段關係中扮演「操控者」的角色,他們希望對方能順著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長,並不自覺地透過言語霸凌、情緒勒索的方式,透過否定貶低,取得道德上的制高點,扼殺對方的自信與自我。其實不只是父母,戀人、師長、兄妹,甚至是朋友關係都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這份「自認為是愛」的愛,要認真追究起來,也並不單純是他們的錯,背後能歸咎的原因太多,與其批評這樣的作法,找出能夠避免重蹈覆轍的方法,也許更為重要。

而愛布琳、希恩夫婦對凱特的方式,完全與凱特父母相反,他們給予凱特「剛剛好的愛」。他們不逼凱特說話,甚至和凱特一起享受安靜的片刻,讓凱特在學習「被愛」的過程中,一點一滴把自我價值找回來。

在父親眼中「愛亂跑的孩子」,在希恩看來則是「能跑得很快的孩子」,他甚至訓練凱特奔跑,而這場即興的跑步訓練,在結局更起到非同凡響的作用。

《夏日悄悄話》劇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關係中的試探與僥倖

前面說了很多電影中溫暖、純真的部分,但《夏日悄悄話》並不是一部「完全無邪」的電影。

人們面對小孩總是有過多的期待與控制欲,好像小孩非得與單純、天真、聽話、活潑⋯⋯等形容詞綁在一起,這或許源自於大人對舊日時光的緬懷與自身匱乏的期待,我們已不太能夠用純潔的眼神看待這個世界,因此希望至少小孩能做到這件事。

然而,導演柯姆巴瑞德(Colm Bairéad)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邪惡」隱藏在細微的行動上。

午休時,凱特打開自己的便當盒,偷看一眼隔壁同學桌上的保溫瓶,她不動聲色地將保溫瓶打開、把牛奶倒出來,過程自然到讓人懷疑這不是她第一次做出這個舉動。這並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段情節甚至很容易被忽略,但正是這些細節,讓凱特這個角色如此立體。她不為天真爛漫代言,在安靜的外表下,她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回頭想電影開頭凱特躺在草原上,不理會家人呼喊的場景,或許她當下真的在享受寧靜,但同時她也透過「亂跑」的行動,來試探家人對自己的愛。她希望透過家人呼喊她、尋找她的聲音,證明自己還是有被在乎的。請記住凱特這個試探愛意的舉動,後面還會再談到她第二次更危險的嘗試。

《夏日悄悄話》劇照

同樣地,愛布琳與希恩給出的關懷,也並不是全然無私的。這對夫婦給凱特穿上因意外離開人世的兒子的舊衣服,試圖透過凱特的存在,彌補自身對兒子的想念與愧疚。

「看來你只是需要被照顧。」

當凱特的尿床問題解決後,愛布琳淡淡地對她說了這句話。看似平鋪直敘的句子,實則影射了凱特父母不懂得照顧她的事實。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絕對不會把你送到別人家。」

隨著三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對彼此的感情羈絆也越來越深,互動甚至比凱特的原生家庭更親密。當凱特被錯認是自己的女兒時,愛布琳選擇不否認、當愛布琳帶凱特出席喪禮時,她用自豪的語氣談論凱特、當凱特母親寫信宣布小孩誕生時,這對夫婦的臉上露出了複雜的表情。

《夏日悄悄話》劇照

還記得前面談及凱特試探關係的舉動嗎?接下來就要談凱特的第二次行動了。

當陽光漸漸變得溫柔,說明夏天進入了尾聲,三人即將分別。凱特母親的信,在三人平靜的日常中,濺起了水花。

與擁擠的原生家庭不同,身為愛布琳、希恩夫婦唯一照顧的小孩,凱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無需做任何努力或試探,就能獲得關注。無論是她自己,或是愛布琳、希恩夫婦,他們都不希望這樣的關係迎來結束的一天。

由於這個夏天長期沒下雨,愛布琳時不時會帶凱特到森林的水井裝水,鏡頭帶到水面上倒映著一切美好的瞬間:大樹、陽光與藍天,還有愛布琳與凱特的快樂模樣。水,在這時候似乎象徵了他們溫柔、平靜,無窮無盡、不息的愛,他們在彼此生命裡的相遇,就像是這個季節與水井的存在,往乾涸的內心沙漠,注入一絲活水。

《夏日悄悄話》劇照

「又要沒水用了,等等要去裝水。」

在準備啟程送凱特回家的那個早上,愛布琳自言自語說了這句話,留下凱特一個人在家。凱特窺見角落的水桶,想起自己從鄰居口中得知,愛布琳、希恩夫婦的兒子因為和狗狗在池塘玩耍,意外溺水而死的事實,而這起悲劇讓愛布琳、希恩夫婦陷入巨大的沉痛之中。

因此,她決定以身試法。

凱特前往森林裝水,但她無法憑一己之力撈起水桶,於是整個人失去了重心。下一幕,愛布琳看見外面的天色,似乎感應到不詳的預感,回家發現凱特和水桶都不見了,馬上衝到森林去,而這時,凱特全身濕透地出現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愛能讓人重獲新生,同時也能把人擊潰。

因為這場意外,愛布琳陷入自責與後悔,曾經歷失去的恐懼,讓人更珍惜僥倖得來的幸福。凱特這次的試探,不只讓愛布琳、希恩夫婦更珍視這段關係,她同時也在試探自己的心意。顯然的,最後雙方認清自己看待這段關係的想法,凱特也達成了目的,成功延後了回家的日子。

凱特這個「試探」的舉動源自於不安全感,前面曾提及,因為成長環境影響,她是個缺乏自信的小孩,所以只能透過繞遠路的方式,創造對方抵達自己內心的捷徑。前陣子看《霓裳魅影》,片中亦有類似的橋段。因為人心是如此愚鈍,非得面臨危機才看得見真相,所以有時候創造死亡是為了重生、創造謎語是為了找出謎底,為死裡逃生、心存僥倖得到的一切賦予了宿命感。

《夏日悄悄話》劇照

學習愛的語言:在沉默中訴說的千言萬語

就如愛有無數種面向,生而為人,自然也有各種適應世界的方式。我們都很清楚大環境歡迎的是開朗活潑的孩子,當凱特因為不說話而被當成怪小孩,這個狀況也象徵了沉默的權利已被抹殺。「語言」不僅限於字面上的意思,溝通也不僅限於「語言」,她與愛布琳、希恩夫婦的理解,正是建立在「沉默」之中。

我喜歡《夏日悄悄話》的最大原因,正是它在沉默中訴說了千言萬語。

在一段關係中,學會聆聽對方的語言,是尤其重要的。這裡所指的語言是廣義的,舉例來說,有些人認為愛的語言是擁抱,因此當你擁抱他,他會感受到愛,而他也會透過擁抱傳達愛意;但對於其他人來說,擁抱只不過是一個行動,毫無意義,這就是建立互相理解的「共同語言」的重要性。

凱特剛來的時候,希恩對她的態度很冷漠,連每天說晚安的時刻都不正眼看她。希恩甚至因為凱特亂跑,在農場責備了她(但其實凱特是想找工具幫忙希恩,沒想到卻被誤會),此刻他們還沒學會說對方的語言。

隨著相處的時間變長,他們開始透過觀察與陪伴,逐漸理解彼此。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與學習愛很像,剛開始都只能笨拙地比手畫腳、詞不達意,用錯方式表達,但隨著時間流逝,我們聆聽與觀察,透過經驗學會說出對方理解的詞彙,用舒服的方式對待彼此。希恩靜悄悄地走過餐桌,把夾心餅乾放到凱特手邊的這一幕,至今想起來,我的心頭仍會覺得無比溫暖。再加上凱特看到餅乾後,趕快藏到口袋裡的動作,讓我馬上意會到,兩人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透過一塊餅乾,他們冰釋前嫌了。

《夏日悄悄話》劇照

「她只說該說的話。」

「很多人沒能把握保持沉默的機會,因此失去了許多。」

得知愛布琳、希恩夫婦小孩離世真相的當晚,希恩帶著凱特到海邊聊天,並給凱特很大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話語」原本最大的功能是要理解彼此,但如今卻成為傷害彼此的利刃,與其滔滔不絕地說著無用的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如鄰居對愛布琳的傷害),不如學會沉默、享受寧靜帶來的片刻。懂得與沉默共處的人,或許更曉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社會總是倡導要勇於表達自我,卻忘了說,沉默也是我們的權利。我並不是消極地認為要放棄為自己發聲的機會,恰恰相反,反而是要把握任何能表達自己的時間,說該說的話。什麼是「該說的話」?你真實的感受、想法,想傳達的訊息、觀念、建議,這個瞬間一過去,就不會再有第二次一樣的瞬間了,所以請珍惜還能表達自己的機會,無話可說的時候也別勉強自己,因為即便是「無話可說」,這也是一種表達。

希恩告訴凱特,有時候漁夫會在海上撈到馬的屍體,聽起來像是奇幻故事的情節,卻是現實中不算少見的事實。生命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總會在你意想不到時給你一擊,這一擊可能是好消息,也有可能是從天而降的噩運,而我們除了接受一切,別無選擇。

《夏日悄悄話》劇照

「她對人有很多美好的想像,但現實總讓她失望。」

鄰居扭曲了愛布琳的心意,給她帶來傷害。即便沒有這樣的意圖,但凱特身上的舊衣服,仍讓人想起夫婦的兒子,所以後來才有帶凱特去買衣服的橋段。

那件黃色洋裝,如同凱特與這個家庭的相遇,是一抹照進黯淡角落的陽光。

原生家庭的不理解,讓凱特始終找不到照顧自己的方式,她無法滿足周遭師長或父母的期待,而他們也沒有付出心思關心她,固執地認為「她應該自己要學會融入」。凱特的父母是典型的傳統父母,他們用上一代養育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甚至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父母。

《夏日悄悄話》除了讓我們看見「愛人」與「被愛」的過程,也點出了虐待小孩的問題。有太多人輕忽了「父母」的影響力與責任,不是只要生了小孩就是「父母」,小孩也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私慾而誕生的。凱特有許多姐姐,但每一位小孩都沒有得到父母好好的照護,我其實很想問,如果生了小孩,但你不花時間去愛他,那為什麼要生下他呢?如果你知道自己沒有時間與力氣去愛每一個小孩,那為什麼還要生更多的小孩呢?雖然電影裡沒有明示這件事,但觀察到家庭裡都是女兒,合理懷疑凱特父母或許沒有停止生小孩的一大原因是,他們期待有一個男孩。最後他們也如願了。

《夏日悄悄話》劇照

這題或許還可以談到墮胎合法化,過去很常聽到有人說,小孩來到你的生命是一種福氣,但我認為這句話本身就是自私的,小孩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但你如何確定,你的存在對小孩來說是福氣?他們有得選擇嗎?

結婚生子並非人生的最佳解,我想表達的是,無論做什麼決定,都必須自問是否清楚做這個行動的動機,而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地跟著所謂的「人生方程式」往下走。別人無權對你的人生指指點點,你也別成為自己人生的絆腳石。

《夏日悄悄話》劇照

他們是原生家庭成員,但我的家人,另有其人

愛布琳與希恩在週末送凱特回家,陰暗的居住環境,為原本已不太明朗的心情抹上更深一層的憂鬱。凱特父親一進門,再次對凱特冷嘲熱諷,整個橋段彷彿是 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具象化展現。

前面曾就凱特拿隔壁桌同學的牛奶,點出她是個不惜冒險,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的女孩,接下來結局的選擇,也再次彰顯了這一點。

凱特目送愛布琳、希恩夫婦的車子駛去,身邊的母親看見了女兒眼裡的不捨,於是她問:「發生什麼事了?」此刻,凱特頭也不回地奔向車子,她先前已經測試過這段關係,她知道自己願意為了這段關係冒險,所以這一次,她想改變被「家人」再次拋棄的命運。

凱特抱著希恩,看見身後父親追了上來,她說了聲「Daddy?」,頓了頓,再次用更為肯定與溫柔的語氣,在希恩耳邊說出「Daddy」。

儘管無法決定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誰能夠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別讓你的人生被道德綁架。就如同導演利用陽光、水、聲音等平凡元素道出凱特的心聲,「愛」原本也是再自然不過的情感,是我們將之複雜化,為「愛」加上太多束縛,沒想到最終害了自己。

《夏日悄悄話》劇照

本片的結局非常美,同時也讓我們看見凱特勇敢表達自我的最終選擇,但讓我們先回到現實面來思考這件事。凱特後來是否仍然必須與原生家庭一起生活?是否會因為這次的行動,而必須面對父母與兄弟姐妹更多的數落?愛布琳、希恩夫婦是否還能夠和凱特見面?

儘管以上的問題有點殘忍,但這也是現實中必須面對與解決的狀況,電影為這個議題起了很好的開頭,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了。《夏日悄悄話》裡談到原生家庭的匱乏與傷害,導致小孩無法接納自己,進而在心裡留下創傷與陰影。這是個必須長期修建與修補的問題,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只能夠追溯到上一代、甚至上兩代、上三代都有可能,尤其以亞洲家庭更為嚴重。

我在這裡必須推薦曾經看過的一本書《為什麼我們不欠父母?!不談義務,不是責任,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好好愛父母》。提問「我們到底要對父母負擔什麼責任」並不是不知感恩或不孝,而是在家庭中,我們很常會被道德綁架,認為自己若沒有達到所謂的「孝順門檻與標準」就有罪惡感。但本書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作者寫道:「我們或許可以更自由、更無束縛地面對彼此。因為我們便會知道責任在哪裡,自由空間有多大。愛與關懷不希望被人硬性規定,它們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禮物。討論我們可以對彼此有什麼期待,就是愛與關懷的第一步。」

《夏日悄悄話》劇照

願我們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像凱特那樣,勇敢且自由地追逐所愛。與其在框架裡屈就,不如為那些肯定你自我價值的人而冒險、好好接納自己,走出依附關係的傷。生命是一棵樹, 心是它伸展出的枝蔓,請用愛灌溉它,讓它向陽而生、長出能為你遮蔭擋風的蔥蔥綠葉。


追蹤 安琪拉看電影 Instagram臉書粉專

輸入 Email 訂閲安琪拉看電影,讓你即時收到最新電影資訊👇

發表迴響